NEWS
媒体报道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趋势发布时间:2022-12-09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作为每个人的必需品,一直活跃在销售活动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农产品的销售一举进入"互联网+"新时代。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贫富差距的拉近,农村的生活未来可能赶超城市。所以现在农村网民的数量每年也都在不断增长,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商机,那当前的农村网络零售规模也在持续保持加速增长态势,农村电商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变得庞大,近年来农村电商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也保持快速发展的形式,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国农产品电商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农产品电商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数字化”“绿色”“可持续”成为其创新发展的关键词,但同时农产品电商也面临着需加速转型等挑战。2022中国农产品电商高层研讨会上,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县域电商管理部门及产业企业的各界人士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新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是2021年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新热点。目前农产品电商新模式层出不穷,国企、县域电商、互联网平台都在持续发力模式创新。在农村电商发展中,政府、平台、电商服务商和当地企业将进一步清晰自己的定位,相互合作,实现协同发展。政府主要做好制定政策、改善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等,积极有为,不缺位、不越位,为农村电商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基础。平台主要做好渠道延伸、平台开放、完善生态等,全方位为企业及创业者赋能;电商群体主要做好推广运营、新媒体宣传、大众创业等;参与电商的传统企业主要是做好本地服务、产品开发、带动农户等。通过各方努力,相信我国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将逐步完善。来源:电商会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农产品直播带货迎监管!18部门印发行动方案强化质量管控和追溯发布时间:2022-12-09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8部门印发《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督促平台企业强化平台销售和直播带货产品的质量管控和追溯”。 《行动方案》要求,推进平台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支持企业构建形式多样的线上消费场景,探索人机互动新模式,提升网络消费体验。督促平台企业强化平台销售和直播带货产品的质量管控和追溯,依法承担商品和服务质量保证、食品安全保障等责任,切实维护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及隐私权。深入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和“数商兴农”。推动出行服务领域平台企业持续改善用户体验。深入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建。全文如下↓↓↓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经国务院同意,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直面市场需求和群众关切,聚焦突出问题、明显短板和发展关键,坚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类一类产品抓,着力打通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堵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质量难点,化解一批民生消费领域质量痛点,更好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更大力度保障优质产品、工程和服务有效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到2025年,质量供给与需求更加适配,农产品食品合格率进一步提高,消费品优质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工业品质量稳步向中高端迈进,建筑品质和使用功能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加快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二、推动民生消费质量升级 (一)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食品供给 强化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广应用缓释肥、有机肥和高效低风险农药。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米面油等大宗粮油产品和蔬菜、果品、木本油料质量保障。着力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竞争力。加强冷链食品监管,严格排查管控涉疫食品,防止脱冷变质的冷藏冷冻食品流入市场。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严控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等安全风险。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以及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推进地方特色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继续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林草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供销合作总社、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增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用品适用性 围绕特殊人群消费品发展需求,加大人体工效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力度。深入推进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提高校服、玩具、文具和婴童用居家防护、运动防护、助行骑乘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老年用品产业标准体系,推动适老化产品发展和智能应用及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提高轮椅、助行机器人等康复辅助器具智能化程度,丰富助视、助听和辅助阅读类产品供给。(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促进日用消费品升级迭代和文体用品创新发展 加强数字化试衣、智能服装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大力推动服装、鞋类产品、羽绒制品等领域产品质量分级。提高清洁类家电产品的消毒除菌、清洁净化性能,提升厨房电器一体化、智能化和能效水平,发展便携式小家电。严格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提升厨卫五金、人造板等零部件及材料质量。提高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应急物资质量水平。推进商品包装和流通环节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加大健身器材和运动用品优质供给,提升音乐、舞蹈、美术用品质量水平。提高首饰、艺术陶瓷等工艺美术产品和丝绸刺绣、文房四宝等传统文化产品创作设计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建筑工程品质提升 进一步完善建筑性能标准,合理确定节能、无障碍、适老化等建筑性能指标。探索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制度,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加快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推动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探索推进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抽查和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严厉查处质量不合格和检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增加产业基础质量竞争力 (五)提高基础件通用件质量性能 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轴承、齿轮、紧固件、液气密件、液压件、泵阀、模具、传感器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加快设计、制造工艺软件国产化应用,推进电子设计自动化参考架构标准化,研发高端芯片关键装备和仪器。加强高端仪器仪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设备精度、稳定性和标校技术水平。(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材料质量保障能力 提高通用钢材、航空铝材、基础化工原料、水泥、平板玻璃等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加快冶金、化工、纺织、建材、林产工业等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易燃危险性的工业原材料出厂质量安全控制和抽检。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和计量测试能力提升工程,提升稀土、石墨烯、特种合金、精细陶瓷、液态金属等质量性能,加快先进半导体材料和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标准研制,加强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中科院、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提升装备产品质量可靠性 提升电子装备、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加快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整机、系统集成方案升级和推广应用。加快标准升级迭代,主粮作物收获机械、拖拉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标分别提高到80、250小时以上。突破工程机械稳定性设计、控制和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技术,推动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和非公路自卸车等平均失效间隔时间比现行国家标准提高60%以上。提升电动交通工具和电池驱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的安全可靠性。完善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范,推动桥式、门式起重机设置不同形式高度限位装置。加强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引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优质发展 (八)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质量 提高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等数字产品智能化水平和消费体验。建立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提升企业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提高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要求,强化IPv6在物联网产品和系统的部署应用。构建云基准测评体系和云服务能力评估体系,提升云计算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动新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等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鼓励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共享化生产等新模式。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围绕新材料、生物技术、医疗器械、数字技术等前沿领域开展标准研究和验证。加强系统融合、时间同步、仿真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决策和安全性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促进平台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支持企业构建形式多样的线上消费场景,探索人机互动新模式,提升网络消费体验。督促平台企业强化平台销售和直播带货产品的质量管控和追溯,依法承担商品和服务质量保证、食品安全保障等责任,切实维护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及隐私权。深入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和“数商兴农”。推动出行服务领域平台企业持续改善用户体验。深入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建。(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促进服务品质大幅提升 (十一)引导居民生活服务高品质发展 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完整社区、活力街区建设。加强家政服务规范化、职业化建设,完善母婴护理、家政培训标准,推动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大力推进家政进社区,实施“家政兴农”行动。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健全物业服务标准体系,推广电梯“全包维保”、“物联网+维保”。规范家居服务市场,提升家装服务标准化水平。持续推进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快递“最后一公里”投递服务能力。提振餐饮消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鼓励餐饮企业丰富提升菜品、提高服务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发展多样化、优质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大力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持续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文化和旅游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提高生产流通服务专业化融合化水平 加大涉农金融服务供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发展绿色直接融资,持续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加强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中的依法合规和标准化应用。推动物流网络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配送绿色货运、冷链物流发展,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广标准化、集装化、单元化物流装载器具和包装基础模数。培育一批制造服务业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社会组织,鼓励其开展协同研发、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提升专利商标审查质量和效率,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供销合作总社、国家邮政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提升社会服务效能 持续开展服务质量监督监测和结果通报。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提质升级。健全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和相关标准,组织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按年度提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加强政务服务事项管理、集成化办理、便民热线运行、服务评估评价等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宣贯。督促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领域企业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资费标准等信息。(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以质量变革创新推动质量持续提升 (十四)强化科技创新对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 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和质量政策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部署实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科技项目,加大科技研发计划对质量提升的支持力度,重点面向影响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短板问题开展质量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推动质量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和实现产业化应用。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与质量管理融合发展,提升质量精准化控制和在线实时检测能力。(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加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激励引导,发挥中央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力军作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着力解决产品性能和品质档次“卡脖子”、“瓶颈”问题。强化跨部门、跨领域协调推进,促进设计、材料、工艺、检测、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标准衔接。加强食品农产品追溯码、物品编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推广应用。支持产业链“链长”、“链主”企业和“领航”企业将相关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和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技术联合攻关和质量一致性管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 加强国家、区域、产业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综合运用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要素资源实施精准服务。加强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建设,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更加公平、便捷获得标准信息资源。深入推进“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行动”、“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鼓励和支持商会协会积极参与,强化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帮扶。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判应对和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优化出口商品和服务质量。(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工商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加强中华老字号和商标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支持打造区域品牌。建立健全质量分级制度,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大力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加快农业品牌精品培育,推动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原材料领域,以及家政、旅游、文化、休闲、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业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培育托育服务、乳粉奶业、动画设计和制作等行业民族品牌。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广电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供销合作总社、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提升劳动者质量素养 加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质量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发挥各级工会和团组织作用,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改进提升等活动,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体系,提高家政、养老、育幼等领域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市场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强化实施保障 (十九)健全财政金融政策 各地区要将质量提升行动工作经费列入预算,鼓励企业加大对质量提升的资金投入,完善质量提升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企业质量提升活动中发生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可按规定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更好实现政府采购优质优价。制定质量竞争型产业分类,加强质量统计监测。支持企业运用保险手段强化产品质量保障、服务承诺兑现和消费争议解决,鼓励企业积极投保平行进口车“三包”责任相关保险、工程质量保险。(财政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银保监会、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平台,制定实施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健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联动机制,强化国家和地方之间统筹协同、互动互补。强化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网络市场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提升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能力。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质量监管检测体系,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指挥调度体系,加强对基层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倡导行业协会、商会推进行业自律,鼓励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组织等加强社会监督。(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公安部、海关总署、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民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全面落实企业及其负责人质量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推动企业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公开质量承诺,严格履行缺陷召回、质量担保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定义务。鼓励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和团体标准“领先者”行动,广泛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和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建设。鼓励地方在产业集聚区创新激励举措,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做好中国质量奖和各地政府质量奖评选表彰活动,建立先进质量管理经验长效宣传推广机制。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和督查激励,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推动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作为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将任务落实情况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和质量奖励、示范、督查激励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新华社、电商发布,电商会整理发布。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从“黑五”到“网一”,跨境电商助力中国品牌热销海外发布时间:2022-12-08
从“黑色星期五”到“网购星期一”,眼下,全球购物季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中国品牌海外销售取得不俗表现。近日发布的《中国品牌出海白皮书》显示,中国品牌出口额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1981年的220亿美元左右到2021年33635亿美元,40余年间增长了一百多倍。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被海外消费者认识和接受,这一背景下,跨境电商正逐渐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出海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这些中国品牌“火了”根据奥多比(Adobe)分析公司的统计,今年“黑色星期五”的在线销售额创下新纪录,科技类商品备受青睐,最畅销的包括智能家居产品和音响设备。11月18日,2022年“黑色星期五”大促第一天,追觅旗舰款扫地机便在德国亚马逊平台取得了扫地机品类销售冠军的好成绩。除了追觅扫地机以外,不少中国品牌在今年的“黑五”“网一”促销期间取得不俗战绩。“海信电视是我这个‘黑五’入手的第一件商品。”生活在美国的孙先生告诉记者,“平时看视频都直接用电脑或平板,为了享受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本来只想买个平价一点的电视,结果逛着逛着就被‘种草’了海信量子电视,画质和音效真的太棒了。”海信美国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去年“黑五”海信电视创下了52万台的单日销售纪录,今年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沃尔玛、百思买、山姆会员商店和塔吉特百货等美国主流渠道足量铺货,但今年“黑五”当天还是“瞬间”就售罄。在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全球速卖通上,国产VR眼镜成为今年海外大促期间最火的商品,11月以来销量同比增长了5倍。主打投影仪的深圳速卖通商家“艾琳康”科技有限公司也表示,“11月以来,我们的投影仪销量较去年同期暴涨8倍,卖了1.2万多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跨境电商助力中国品牌海外销售火爆,离不开我国跨境电商的鼎力支持。11月以来,希音(SHEIN)、阿里巴巴旗下的来赞达(Lazada)和全球速卖通、拼多多海外平台Temu等中国跨境电商十分忙碌。据了解,中国跨境电商普遍将国内的“双11”、海外的“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等大促节点连在一起,大促的热度往往从10月底持续到12月初,部分跨境电商折扣高达90%,并提供运费减免、效率更高的物流服务。全球速卖通“黑五”的预热从11月22日开始,25日售卖、29日结束。全球速卖通今年还为商家提供“一键导入商品”的选项,商家可以直接为“黑五”进行备货。不仅如此,今年全球速卖通还全新上线了专门针对国货出海的AE Mall频道,助力大批传统外贸制造企业、国货品牌通过全球速卖通实现品牌“出海”。据悉,目前已经吸引近2000家国货品牌入驻。近日,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还启动了“国货出海”计划,推动中国优质产品走向世界。今年9月,拼多多也宣布启动“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为制造业商家“出海”提供一体化服务方案,计划首期打造100个出海品牌,扶持10000家制造企业直连海外市场。跨境电商迸发强大活力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成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廊坊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是我国设立的第7批跨境电商综试区,也是今年第2次扩大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范围。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扩围升级,将助力我国跨境电商进一步发掘新增长点,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据海关统计,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在过去5年间增长了近10倍,去年达到1.92万亿元,增长18.6%。2022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同比增长28.6%。其中,跨境电商综试区带动作用明显。谈及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认为,还应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整合跨境电商平台产业链服务资源,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链信息融合智慧升级。来源:中国证券报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直播电商赋能乡村振兴,“新农人”成“兴农人”发布时间:2022-12-07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农兴商”,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推动农产品上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日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发布《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21-2022)》(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农村电商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15.66%,同比增长11.3%。报告多角度深入解读农村电商发展,基于此,我们推出专题,分别从农村电商发展特点、问题挑战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阐述。 本期讲述的是农村电商发展特点。01 直播电商在农村加速普及应用 直播带货带给消费者更加直观、更具互动的消费体验,对农民而言简单易学,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作用,在农村地区快速普及。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农民成为新网红。越来越多的农户、商家通过短视频、直播来宣传和推介优质农产品,多位县长、明星走进直播间为农产品代言带货,帮助大山深处的优质农产品快速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直播电商逐步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不少农村通过“短视频+直播”模式,展示宣传美丽乡村,在线整合本地特色农货、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资源,打造地方特色乡村文旅超级IP,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02 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农产品进城 社区团购加速进入下沉市场。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拼多多、滴滴等互联网巨头开展社区团购业务,社区团购竞争加剧。基于社区团购的低价和低成本特性,为了增加用户规模和黏性,众多社区团购平台加快在下沉市场的布局和投入。美团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已将数十万村民发展为团长。社区团购平台通过预售模式、微信私域获客、农村小店数字化改造等手段,让农村地区拥有了品类日益丰富的“云货架”,扩大了农民采购商品的范围和种类,帮助村民们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好货和便利服务,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感。 电商直采数字农业基地快速发展。盒马、京东、拼多多等部分电商企业在多地建设农业直采基地,通过数字化助力农产品品种研发、生产过程优化以及农产品标准制定,拉动和引导农业产业链资源配置优化,实现产业协同创新。随着农村电商深入发展,依托电商所积累的数字化产销渠道、数据资源要素和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等资源,正在成为促进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石。03 农村生活服务电商快速发展 农村生活和商业服务正在全面走向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农村生活服务在线化加速普及,在线教育、在线问诊、餐饮外卖、在线旅游、在线休闲娱乐等发展迅速。大型电商平台不断下沉,为县域生活服务业商户提供线上化经营渠道,推动农村传统商超、小卖店加速数字化改造。很多地方通过电商平台、社交网络、在线旅游和外卖平台等渠道,将本地的特色商品、自然风光、文化旅游资源及时发布出去,带动乡村旅游、餐饮及民宿等产业发展,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正在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方式。04 “新农人”电商创业就业持续升温 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吸引一批大学生、企业家、退役军人等加速返乡就业创业。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中,55%运用信息技术,开办网店、直播直销、无接触配送等,打造 “网红产品” 。全国农村网商、网店到2021年年底有1632.5万家。2021年,全国淘宝村、淘宝镇电商从业人员达360万人,交易额突破1.3万亿元,人均年销售收入超过36万元,电商创业就业的带动效益增强。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平台“新新农人” (95后涉农商家) 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其数量在两年内增长了近10万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每位“新新农人”平均带动 5—10位95后参与到电商创业中,并平均带动当地就业岗位超过50个,95后逐渐成长为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中的重要力量。05 农村电商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电商与农业的融合,从初期的销售端网络化,逐渐向流通端、生产端的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发力农产品供应链,加快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和精准性,实现了产销紧密衔接。同时,以农村电商的活跃应用为先导,全面带动数字乡村发展,推动了乡村三产融合,也创造出大量新的乡村创业就业机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来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全国快递日均业务量迅速重回3亿件以上发布时间:2022-12-06
“我的快递动了!”“我的快递收到了!”“收到快递,感觉自己又满血复活了!”近日,全国多地网友在社交平台表达收发快递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27日以来,全国快递日均业务量连续稳步上涨,特别是12月2日至4日,连续三天日均超3亿件,实现了迅速反弹,展现了快递业的强大发展韧性,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澎湃活力。 从部分快递网点暂停运营、快件积压,到迅速反弹、复苏提速,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多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释放了消费潜力,也得益于邮政快递业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加大保通保畅,强化纾困解难。特别是邮政管理部门大力推进保通保畅工作,成立工作机制,出台系列政策,持续跟踪调度,分级分类分区推进,有效推动解决了多地干线不畅、末端梗阻等问题。 在新疆乌鲁木齐,邮政、顺丰、京东、德邦、韵达、极兔、菜鸟等企业的省级分拨中心已正常运转,加班加点处理分拨中心滚存邮件快件,超271处快递网点恢复运营,日均投递邮件快件超8万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9个省级邮政快递分拨中心全部恢复运行,超245个邮政快递网点恢复营业,超3300余名邮政快递从业人员陆续返岗,将积压的160余万件快件处理完毕;在西藏拉萨、广东广州、河南郑州、重庆、北京等地,除部分未解封高风险区域仍无法派送快件外,主要品牌寄递企业的营业网点已陆续恢复正常运转,运力正在逐步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寄递企业也积极加大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商家和消费者的不同寄递需求。顺丰开通了“杭州—安克雷奇—纽约”国际货运航线,进一步拓宽杭州至北美的航空物流渠道,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中通在泰国开通海外仓七大服务,服务覆盖电商全场景、全链路,以满足各大电商企业的需求;圆通速递贵州智创园全面启用,引进7套自动化快递分拣设备,单日处理量达250万件,提高了贵州及西南地区的物流运输效率;申通(孝感)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项目近日竣工,将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增加单日快递吞吐量200多万件;菜鸟在全国50城设立专属临时分仓场地,在大数据指导下,商家最快3天即可入仓。 当前,快递业仍处在旺季,在即将到来的“双12”和年货节等促销活动的推动下,快递业务量有望持续增长。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效应显现,我国快递市场规模大、发展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政策红利多的优势将进一步彰显,快递业必能在畅通经济循环与支撑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来源:中国邮政快递报社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快手电商发布《2022短视频运营白皮书》发布时间:2022-12-05
12月2日消息,快手电商近日发布《2022快手电商短视频运营白皮书》(以下简称快手短视频白皮书),对平台短视频业务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并结合各种实战经验总结短视频运营方法论。快手短视频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4-6月,快手电商短视频赛道迎来全面高速发展。随着平台商家对短视频渠道的认知提升,挂车短视频生产量不断上涨,拉动平台短视频GMV快速增长,Q2对比Q1产生GMV总值增长率达12%;同时,内容丰富、角度独特的优质短视频内容不断产出,挂车短视频GPM效率快速提升;此外,在Q2整体时间段内,短视频live头像引流直播间GMV的趋势也稳中有升,商家迎来短视频蓝海新商机。从成交人群来看,快手电商短视频成交主要集中在从公域流量中持续拉入新买家。因此,对于初入驻快手电商的新商家来说,短视频是拉新客的利器;同时,成熟型达人或品牌商家在日常运营中也要依靠短视频进行拉新及老客召回。为助力新老商家借助短视频开拓生意新增量,快手电商推出日常及大促期间的电商短视频曝光流量扶持政策,给予商家确定性的流量扶持及相关流量提权。对于符合要求的日常大场直播,快手电商按照增量GMV的百分比,对播中、播后的挂车短视频进行保量,场次GMV越高,保量曝光数越高。在今年116心意购物节期间,快手电商通过一系列活动政策为商家挂车短视频提供保量加码,符合要求的超级大场可获得当场次GMV10%~20%不等的保量曝光量级。快手电商还推出短视频排位赛,每日推选优秀挂车短视频与优秀live引流商家,给予最高单日5万的流量激励。此外还有全民短视频带货活动,快手全行业电商商家挑选品牌爆款好物,带 #116品牌好货大赏 话题发布挂车短视频,就有机会赢取平台激励流量。依托官方流量加持,商家可以获取更多短视频公域流量。同时,快手电商也会在日常运营中引导商家利用具备预告性、内容性、传播性的内容短视频,实现短视频带货成交、直播间引流及获取粉丝的目的。快手短视频白皮书详细介绍了视频流量分发逻辑,指出了短视频发布“四不要”的避坑点——不要太长、不要过度互动、不要福利诱导、不要抄袭搬运,还总结了常见短视频发布不合规原因,帮助商家获得正常流量曝光。此外,白皮书也列举了电商短视频需要关注的指标,给出其优化方向,为商家有针对性地提升短视频效果提供指导。围绕短视频种草带货和直播间引流两大场景,快手短视频白皮书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实战策略,切实助力商家提升运营水平。在短视频带货方面,商家首先要基于市场空间、竞争环境、利润空间、商品卖点、使用频次和合规准入六大因素进行爆品选品,然后针对视频封面、片头、片中、片尾、背景音乐和评价进行素材筹备。在短视频引流直播间方面,商家需要针对直播不同阶段策划短视频发布内容和发布节奏,之后依据客户类型或者素材类型进行素材筹备。分客户类型筹备时,品牌/达人型客户的视频更重视明星口播或品牌背书资源素材,白牌/跑品型客户则突出产品核心卖点及利益点。分素材类型筹备时,以货带货要以货品卖点为核心,以人带货则要利用人物公信力和号召力。今年快手116心意购物节期间,很多主播都受益于短视频带货红利,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10月20日-31日,快手头部美妆主播瑜大公子共计发布172条挂车短视频,短视频曝光次数达1.37亿,引导产生的GMV超千万;10月20日-31日,雪糕姐带货交易额达到93万元,其中挂车短视频的成交额近80万元,贡献占比达到86%;10月20-11月5日期间,快手大码女装主播胖大宝大码共发布409条挂车短视频,视频带来的GMV也达到了92万,贡献了GMV的14%。来源:快手、电商报、杭州电商,电商会整理发布。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