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博览中心 2025年6月21日-23日 
  • 促进消费,将加快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发展发布时间:2024-08-08

    8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6方面20项重点任务,其中提到将加快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发展。以下是原文。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4〕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一)餐饮住宿消费。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鼓励地方传承发扬传统烹饪技艺和餐饮文化,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打造“美食名镇”、“美食名村”。办好“中华美食荟”系列活动,支持地方开展特色餐饮促消费活动。鼓励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在国内开设首店、旗舰店。提升住宿服务品质和涉外服务水平,培育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和民宿品牌,支持住宿业与旅游、康养、研学等业态融合发展。依法依规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乡村酒店、客栈民宿服务。(二)家政服务消费。支持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畅通家政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深化家政服务劳务对接行动,推动家政进社区,增加家政服务供给。实施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推进家政服务品牌建设,打造巾帼家政服务品牌。指导制定家政服务公约,优化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和“家政信用查”功能,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三)养老托育消费。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提高家居适老化水平。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动职业院校加强人才培养。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空置场地新建、改扩建养老托育机构,推动降低运营成本。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社区生活圈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家政、养老、托育、助餐等服务设施布局。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要求。实现养老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支持金融机构优化风险管理,积极提供适合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项目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四)文化娱乐消费。深入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持续实施“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重点项目。扩大文化演出市场供给,提高审批效率,增加演出场次。丰富影片供给,支持以分线发行等差异化模式发行影片,促进电影关联消费。提升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游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质量,深化电视层层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加快超高清电视发展,鼓励沉浸体验、剧本娱乐、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等新业态发展。(五)旅游消费。加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新规范发展,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和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提升项目体验性、互动性,推出多种类型特色旅游产品,鼓励邮轮游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支持“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增开银发旅游专列,对车厢进行适老化、舒适化改造,丰富旅游线路和服务供给。鼓励各地制定实施景区门票优惠、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完善立体换乘、汽车租赁等服务,便利旅客出行。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加快恢复航班班次,提供多样化支付服务,研究扩大免签国家范围,深化文化旅游年活动。(六)体育消费。盘活空置场馆场地资源,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依规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增加体育消费场所。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赛事品牌,申办或引进有影响力的国际顶级赛事,培育专业化运营团队。引导各地推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发展冰雪运动,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在全国普及发展。深化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培育一批国家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发展载体。(七)教育和培训消费。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鼓励与国际知名高等院校在华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八)居住服务消费。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与养老、托育、餐饮、家政等企业开展合作,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推广智能安防、智慧停车、智能门禁等新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居住体验。培育提供改造设计、定制化整装、智能化家居等一站式、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支持居民开展房屋装修和局部改造。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九)数字消费。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构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等消费新场景,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数字教育等新模式,加快无人零售店、自提柜、云柜等新业态布局,支持电子竞技、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发展。加快建设和升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推出一批新型信息消费项目。开展数字家庭建设试点,更好满足居民家居产品智能化服务和线上社会化服务需求。(十)绿色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服务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绿色设计标准,提升绿色服务市场认可度和企业效益。推广应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完善能效水效标识管理,提高家装、出行、旅游、快递等领域绿色化水平。(十一)健康消费。培育壮大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逐步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开发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健康保障需求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发展,提升养生保健、康复疗养等服务水平。强化零售药店健康促进、营养保健等功能。五、增强服务消费动能(十二)创新服务消费场景。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健全城乡服务消费网络,丰富农村生活服务供给,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消费能级。(十三)加强服务消费品牌培育。探索开展优质服务承诺活动。支持服务业企业加强品牌培育、运营和保护,发挥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品牌引领作用,培育一批服务质量好、创新动能足、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品牌。(十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托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持续深化电信、教育、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开放,推动科技服务、旅游等领域开放举措全面落地。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吸引更多国际知名企业投资、更多服务业态落地。六、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十五)加强服务消费监管。强化跨部门联合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网络欺诈、泄露信息等行为。鼓励社区、商场、景点、平台企业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促进消费纠纷源头解决。探索恶意索赔处置工作机制,打击以投诉举报为名的敲诈勒索行为,维护良好营商环境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十六)引导诚信合规经营。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信誉信息”板块,加强对相关经营主体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引导更多经营主体守信重信。加强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价结果,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消费评价。(十七)完善服务消费标准。优化服务业标准化布局,培育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制修订服务消费相关标准,完善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家居家装、商务服务等领域标准,研制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标准。加强服务消费领域认证制度建设。七、强化政策保障(十八)加强财税金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并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支持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产业集群和集聚区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等。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增信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增加适应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供给。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丰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供给。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十九)夯实人才队伍支撑。持续完善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服务业紧缺人才。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培育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服务业人才。完善服务业人才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多元化评价方式。鼓励地方发布服务业重点领域“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和认定标准,完善落户、购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优惠政策。做好服务业新职业和职业标准开发工作。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活动,扩大人才供给。(二十)提升统计监测水平。优化服务消费市场统计监测方法,健全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服务消费数据收集和分析预测,做好服务零售额统计工作。拓展统计监测数据来源,加大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研究机构合作力度,探索构建适合的应用模型。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发挥促进服务消费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统筹谋划,制定专项政策举措,共同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国务院2024年7月29日来源:电商会(本文有删减)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21万亿元 规模再创新高发布时间:2024-08-0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0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海关严守国门安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元,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17万亿元,这个数字放在2023年世界各国贸易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第四位);同期海关监管货物量也大幅增长54.5%。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企业数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汽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2023年出口较2012年分别增长7.3倍、1.8倍、15.2倍。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21万亿元,规模再创新高。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进入新时代,外贸蛋糕更大了,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也更足了。近年来海关接续出台9份209条助企纾困、促外贸稳增长措施,出台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措施12份227条。海关会同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连续7年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大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国海关强化口岸监管,加强综合治税,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监管进出口货物27.3亿吨,征收税款1.05万亿元,立案侦办走私违法犯罪案件近3000起、案值540余亿元。全国海关检出各类传染病2.9万例,检出不合格食品等商品3万余批。严防外来物种入侵,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3.7万种次。来源:国际商报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 半年突破1.2万亿元,我国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发布时间:2024-08-06

    记者7月30日从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已经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据海关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4.4个百分点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较2018年增长1.2倍跑出“加速度”来源:新华网 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 商务部:近八成跨境电商企业看好下半年增长势头发布时间:2024-08-05

    国新办2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副部长级)李詠箑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商务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李詠箑介绍,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商务力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实现新发展。商务部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促进汽车消费、家居消费、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等系列政策,先后开展“消费提振年”“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推进完善城乡流通设施。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1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二是对外贸易增添新动能。商务部着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打出“1+N”政策组合拳,实施一系列促贸助企政策措施。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2023年我国稳居全球贸易第一大国,“新三样”和跨境电商等新动能快速发展。三是利用外资迈出新步伐。商务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出台优化外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等政策,积极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升级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自贸区港先行先试,打造开放新高地。四是国际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商务部着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贸易畅通专题论坛,达成一系列经贸合作成果,发布《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世贸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取得务实成果。推动RCEP全面生效,推进加入CPTPP和DEPA,积极开展自贸协定谈判。今年以来,商务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万亿元,增长3.7%。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截至今天上午9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突破45万份,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3.1%。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增长7.5%,餐饮收入增长7.9%。对外贸易质升量稳,上半年货物进出口21.2万亿元,增长6.1%。服务进出口3.6万亿元,增长14%。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3.9%。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船舶、汽车等优势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商务部对1.6万家重点外贸外资企业调查显示,超七成企业预计全年出口有所增长。“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力增强。举办17场“投资中国”重点活动,广泛宣传在华投资机遇。召开12场外资企业圆桌会,持续提高外籍人员在华生活工作便利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达2.7万家,实际使用外资4989亿元。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对外投资合作较快增长。上半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160亿元,增长19.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133亿元,增长4.7%。李詠箑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商务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以商务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达到10.5%,高于全国外贸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李兴乾介绍,从市场看,我国对法国、比利时、西班牙、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进出口增长比较快。从商品看,消费品是主要的出口产品,同时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增长势头也非常好,比如办公设备的出口增长了50.7%,摄影机出口增长了30.7%。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也很受国内消费者欢迎,像食品的进口增长了22.8%,箱包进口增长了70.8%,红酒进口增长了55.4%。从地区来看,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是跨境电商进出口的主力,占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的比重接近90%。从企业预期看,近期商务部做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接近八成跨境电商企业看好下半年的增长势头。李兴乾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落实三中全会的部署,继续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优化服务生态。落实好跨境电商专项政策,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发展,指导地方培育一批发展标杆。商务部会通过现场会等方式促进跨境电商综试区之间开展经验交流。支持跨境电商品牌培育。同时,也要发挥好地方性行业组织作用,提升行业自律水平,引导跨境电商企业合规经营,有序竞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下半年,还要举办第136届广交会,就是“秋交会”,在秋交会上,商务部会继续设置跨境电商的专题展示区。商务部将鼓励中国的物流企业与东道国的寄递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尤其要加力提升跨境电商企业“最后一公里”的履约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多双边谈判,利用双边经贸联委会、贸易畅通工作组这些沟通机制,推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经验、做法、成效。大力发展“丝路电商”,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行业与企业等各个层面都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商务部鼓励跨境电商平台拓展商品的品类和服务功能,既要支持主要面向C端的消费品电商平台健康发展,也支持主要面向B端的工业装备、半成品、零部件电商平台创新发展。来源:国新网 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 “稳”“优”“新”“拓” 上半年我国外贸增长亮出新成绩发布时间:2024-08-03

    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欧美对我贸易壁垒增多等外部严峻形势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表现出强劲韧性,实现6.1%的稳健增长,进出口总值达到21.17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从总量和结构来看,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稳”:上半年我国外贸实现稳健增长从规模上看,除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外,其余5个月份进出口规模都在3.5万亿元以上。出口方面,6月单月出口规模2.1万亿元,高于去年单月出口最高值,是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进口方面,上半年有4个月份进口规模超过1.5万亿元,单月进口规模超过去年同期最高水平。从增速上看,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实现了6.1%的较快增长,出口和进口增速均超过5%。除3月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外,其余5个月份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1月、4月和5月进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12.8%、7.9%和8.6%的较高水平。“优”: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新增长点频频出现从商品大类看,传统优势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均有新的增长点。作为我国出口第一大品类,机电产品上半年出口实现8.2%的增长,占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58.9%,为我国出口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超过2万亿元,实现了6.6%的较快增长。此外,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超过2.7万亿元,同比增长6.4%。从具体商品看,随着外需持续变化,我国出口商品新增长点也在不断显现。比如,今年以来,全球船队更新换代带动的船舶需求大幅增长,我国企业抢抓国际市场机遇,船舶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29.4%和91.1%。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经济恢复发展和外部需求动态调整,在强大的生产供应能力和对市场的快速适应能力双重支撑下,未来我国还将不断出现新的贸易增长点。“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力,推动我国外贸稳步增长。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5.2%和2.1%,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增速高达16.6%。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9.6%,高出全部进出口增速4.7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国跨境电商主体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跨境电商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拓”:贸易伙伴朋友圈越来越大我国与发达经济体贸易增长的同时,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合作也更加紧密。一方面,我与美、韩等国家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我国与美国贸易总值接近2.3万亿元,增长2.9%,扭转了2023年对美贸易下降局面,这是在我对美出口的许多商品仍被加征7.5%—25%额外关税的基础上实现的,表明中美产业链供应链仍处于深度互嵌状态。另一方面,我与东盟中间品贸易大幅增长。上半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0.5%,高出全部进出口增速4.4个百分点,东盟继续维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与此同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为我国外贸增长提供新动能,上半年我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实现了7.2%的增长。总的看,上半年我国进出口的增长是在外需整体疲软、外部打压遏制态势加剧、国际贸易壁垒明显增多的背景下实现的,取得这样的成绩单极不容易。展望下半年,虽然外部形势依然严峻,但随着一揽子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在我国强大的生产供应能力、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持续扩大开放的稳定政策环境、丰富人力资源等多重优势支撑下,我国外贸有望继续保持稳中有进、量增质提的态势,在促进国内发展的同时,将更好助推世界各国加快转型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对外经济研究所 孔亦舒、刘悦来源:中国新闻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22万亿元 同比增长10.5%发布时间:2024-08-0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0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会上透露,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较2018年增长了1.2倍;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进出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吕大良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善拓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不断创新跨境电商通关监管等,推动了我国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吕大良表示,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给海关监管服务带来了全新挑战。现在海关每年监管的跨境电商、跨境邮件快件包裹量达70多亿件,平均每天有2000万件左右。对此,海关也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开发应用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系统,着力提升跨境电商通关效率。同时,也采取切实措施,确保通得快、管得住。比如,开展了跨境电商进口食品风险监测、消费品抽样监测行动,开展跨境电商寄递“异宠”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等,保障了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也防范违禁品入境。吕大良称,中国海关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实践,也为全球海关创造了经验。2018年,中国海关与世界海关组织联合举办了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牵头制定了《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中国海关对跨境电商的统计方法实践案例,连续纳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编制的《数字贸易测度手册》。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谈判,提出中国海关建议。《中国海关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管控实践》纳入了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良好实践案例。吕大良强调,下一步,海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有利于跨境电商发展的海关监管制度。目前,海关总署正在研究推广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以及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试点范围等措施。海关总署还将不断优化完善海关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系统功能,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和企业“买全球、卖全球”的需要。总之,就是要让大家的购物体验更加顺畅,助力我国跨境电商持续高质量发展。来源:国新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客服电话:
0579-85891888 010-67801814
传真:
0579-85297855
邮箱:
web@ecfair.cn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
备案号:
浙ICP备15030753号
技术支持:
创源网络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341号
公司:
义乌市网博会展有限公司
地址:
义乌市工人北路689号外贸商务大厦6楼
在线咨询 展会咨询QQ
604026680
参观咨询QQ
2422768246
官方微信
采购商微信预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