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博览中心 2024年9月1日-3日 
  • 想发展,物流业就要在“链”上下功夫发布时间:2022-09-13

    从中央的部署可以看出,为活跃经济,对“链”寄予厚望,这既是对当前面临的短期问题的解决方案,更是放眼长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2022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为克服疫情散发、多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按照党中央部署,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保障物流畅通、疏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全力稳住市场主体、畅通经济循环。从中央的部署可以看出,为活跃经济,对“链”寄予厚望,这既是对当前面临的短期问题的解决方案,更是放眼长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纵观国内外近些年的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新的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催生现代产业运行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具有越来越鲜明的产业上下游、生产与消费、国内与国际环节“链”接和以“链”为支撑的循环运行特征,目标在于提升产业发展品质、价值创造能力和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我国产业要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必须抓住“链”这一经济运行方式变革的核心问题,这既解决经济发展“稳”的问题,又突破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约束,发挥“链”在提升发展韧性和安全性方面事半功倍功效,发挥释放经济活力的“放大器”和“助推器”作用。为此,要深化研究“链”的构建途径、营商环境和推进机制,以助力我国经济尽快恢复往日的活力。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精神,必须在“链”接市场、“链”通循环上下功夫。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基础上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让“链”嵌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服务产业布局空间优化调整,以“链”的运行效率和产业发展竞争力,为企业用足强大国内市场动能,延伸产业链供应链,实质性和持续性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为此,在加大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模式创新和技术、业态创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解决“链”的韧性和运行可控性,将中央提出的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落到实处、落到真正发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上。 切实提升“链”的韧性。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推进器,通过采取延链、补链和强链措施,提高经济发达地区与广大中西部地区产业“链”接能力和水平,以“链”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规模化为韧性提升的核心方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准性,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加快产业布局空间优化调整,降低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辐射的平均运距,实现布局优化型降本增效,让后发地区既共享经济产业发展的成果,又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建立区域之间互为供给需求全新价值创造体系,激发各区域经济发展共振活力。 努力增强“链”的可控性。要在跨区域“链”的韧性基础上,加快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能力,提升国际端的可控制性,既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安全可靠,又借助国内跨区域“链”的韧性提高可控性能力,形成由市场经济买方市场主导的可控性运行模式,将可控性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并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主动性新动能。用“链”创造的新动能释放,开启现代化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活力大门,以全新的产业组织体系和模式,按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活力重启键。(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来源:物流时代周刊(2022年9月第一期)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 高标准冷链设施肩负新使命发布时间:2022-09-12

    中国在电商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据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从最初的网购平台淘宝、外卖美团,到今天的京东、饿了么、拼多多以及各类生鲜电商平台的百花齐放,让人们越来越习惯“宅”生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建立新时代下我国超大规模的统一大市场是实现中国内循环的关键。然而,高标准冷链物流设施作为物流地产的细分领域,其发展仍然滞后,市场上充斥着老式的农批市场冷库、不合规的改建冷库,高标冷库的存量还非常少。需求产生新业态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食品消费市场,市场容量超过10万亿元,而其中餐饮市场就占了4万多亿元;另外,随着我国人均消费能力快速增长,人民在食品上的需求就会迎来转折点,这也为中国的冷链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疫情改变了消费习惯,也让很多新产业迎来了增长,对比生鲜电商的一波三折,预制菜市场的不断攀升又是另一番光景。各大资本积极入局,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720亿元。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预制菜行业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机遇和保障,有效地扩大了销售半径。与此同时,预制菜业务也对冷链基础设施的多功能如仓储、分拣、配送等提出了更高需求,要求冷库具备多温区组合+温区灵活可变的功能,从而达到预制菜更高标准的运营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中国市场,预制菜的前身——净菜的加工配送工厂开始出现,受众目标集中在连锁餐饮业。直到2000年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大城市开始出现手工作坊式的半成品菜企业,面向消费者的净菜开始风靡大街小巷。这类净菜是指按照不同的菜品将所需的原材料进行处理,之后按统一的规格进行包装。消费者购买到家后还需要下锅进行炒制才能端上餐桌。当时冷链并不完善,通过冷藏方式进入到超市售卖的净菜只有1—3天的超短保质期,配送距离也十分有限,造成了食材的高损耗。而今天的预制菜已经在冷链技术不断迭代的基础上,获得了更长的配送半径以及更久的保质期。由于预制菜降低了城市厨房的人工成本,即存货价值,提升了经济性,使得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连锁餐饮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疫情之后,餐饮行业经受疫情打击,居家隔离的频繁让消费者无法出门采购,因此ToB端的预制菜开始向C端转移,并且成为了当前的消费热点。预制菜配送链条的延长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各地的特色风味,多样化的选择和操作简单的特点符合“宅”经济的需求,将为预制菜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生鲜电商、预制菜、新零售等新业态让从业者看到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愈发明显,只有以更灵活、更高柔性的供应链运营模式去满足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才能适应当下市场环境。行业链条同发展农贸市场或生鲜电商、社区团购是消费者日常购买蔬菜的主要渠道,但随着供应链被疫情打断后,蔬菜只能被集中投放,原来非常完善的流通渠道失效,需要重建供应链,高标准冷藏库因为可以满足蔬菜保鲜并在3—5天完成配送的需求而变得分外“抢手”。冷链行业尽管有疫情保供方面的责任,但全社会的周转率下降很明显,冷链企业还要承担日常运营成本,人工、水电、房租、还贷,这些都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虽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压力仍然存在,还需要上下游企业一起协同分担。冷链链条非常长,只有与多方携手,通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及“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推动与提升中国冷链基础设施水平,才能最终实现保障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的目标。然而,反观中国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老式农批市场冷库,该类冷库软硬件设备普遍落后,标准低,环境差,温度不达标等现象仍然存在。根据世邦魏理仕的数据统计,目前中国高标冷库数量只占到总容量的30%。“干改冷”也是目前较为集中的现象,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出发,干改冷是一个过渡形式,目的是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但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冷链需要持续盈利,和干仓不一样,要通过运营来证明价值,所以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终方向还是要一次成型。从冷库的整体分布情况来看,资源出现了结构上的分化。北上广深及经济发达地区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一些二三线的市场则可能被供过于求所困扰。所以行业面临着一边是大量冷库的闲置、一边是找不到冷库资源的现状,这种结构性的不平衡亟待改善。低碳成为必修课2021年底,《“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的重磅发布,进一步确立了冷链物流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消费,加快了内循环的步伐,另一方面也为行业升级指明了方向,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规划》对国内冷链物流行业提出了总体目标,可以预见,到2025年,国内将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完成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布局建设,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冷链物流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低碳也成为了重要的课题之一。近几年,全球气候骤然变暖,很多地方甚至实施了限电的措施——减少工业企业的用电,保障民生用电。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也因此成为“十四五”期间贯穿各行各业的核心突破点。同样,冷链也在低碳方面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冷链作为高能耗的产业,其低碳目标就是把食品存储和流通环节的单位能耗指标降到最低,以最经济的成本完成农产品从最先一公里到餐桌的过程,这不光停留在理念,更要依靠技术,将包括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物联网等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充分应用到冷链行业中,完成整个行业的提档升级,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来源:中国水运报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 国务院发文:要强化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发布时间:2022-09-09

    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通知》明确3方面11项政策举措。《通知》要求,推进商品交付环节包装减量化。指导寄递企业制修订包装操作规范,细化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并通过规范作业减少前端收寄环节的过度包装。鼓励寄递企业使用低克重、高强度的纸箱、免胶纸箱,通过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填充物使用量。推行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推广使用绿色快递包装。督促指导电商平台企业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的引导,提出快递包装减量化要求。督促指导电商企业加强上下游协同,设计并应用满足快递物流配送需求的电商商品包装,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国办发〔2022〕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商品过度包装是指超出了商品保护、展示、储存、运输等正常功能要求的包装,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数过多、包装空隙过大、包装成本过高、选材用料不当等。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5号)部署,认真推进商品过度包装治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取得积极进展。但治理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尤其是随着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商品过度包装现象有“卷土重来”之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商品过度包装治理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标准化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生产、销售、交付、回收等各环节明确工作要求,强化监管执法,健全标准体系,完善保障措施,坚决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现象,为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基本形成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标准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执法监督机制有效运行,商品过度包装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月饼、粽子、茶叶等重点商品过度包装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二、强化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一)加强包装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包装企业提供设计合理、用材节约、回收便利、经济适用的包装整体解决方案,自主研发低克重、高强度、功能化包装材料及其生产设备,创新研发商品和快递一体化包装产品。充分发挥包装企业在推广简约包装、倡导理性消费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包装设计、商品生产等上下游各环节践行简约适度理念。(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防范商品生产环节过度包装。督促指导商品生产者严格按照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生产商品,细化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管理要求,建立完整的商品包装信息档案,记录商品包装的设计、制造、使用等信息。引导商品生产者使用简约包装,优化商品包装设计,减少商品包装层数、材料、成本,减少包装体积、重量,减少油墨印刷,采用单一材料或便于分离的材料。(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督促商品生产者严格遵守标准化法要求,公开其执行的包装有关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的编号和名称。(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引导医疗机构针对门诊、住院、慢性病等不同场景和类型提出药品包装规格需求。引导药品生产者优化药品包装规格。(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三)避免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督促指导商品销售者细化采购、销售环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有关要求,明确不销售违反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的商品。加强对电商企业的督促指导,实现线上线下要求一致。鼓励商品销售者向供应方提出有关商品绿色包装和简约包装要求。(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督促指导外卖平台企业完善平台规则,对平台内经营者提出外卖包装减量化要求。(商务部负责)督促指导餐饮经营者对外卖包装依法明码标价。(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推进商品交付环节包装减量化。指导寄递企业制修订包装操作规范,细化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并通过规范作业减少前端收寄环节的过度包装。鼓励寄递企业使用低克重、高强度的纸箱、免胶纸箱,通过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填充物使用量。(国家邮政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行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推广使用绿色快递包装。(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总局负责)督促指导电商平台企业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的引导,提出快递包装减量化要求。(商务部负责)督促指导电商企业加强上下游协同,设计并应用满足快递物流配送需求的电商商品包装,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商务部、国家邮政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加强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鼓励各地区以市场化招商等方式引进专业化回收企业,提高包装废弃物回收水平。鼓励商品销售者与供应方订立供销合同时对商品包装废弃物回收作出约定。(商务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清运体系,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健全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相匹配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加快分类收集设施建设,配齐分类运输设备,提高垃圾清运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六)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细化商品生产、销售、交付等环节限制过度包装配套政策。加强对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相关行业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优化物品包装,减少包装物的使用。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国家限制过度包装相关法律标准,将该项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及有关部署,及时掌握本行业过度包装情况,建立提示、警示、约谈等行政指导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强化执法监督。针对重要节令、重点行业和重要生产经营企业,聚焦月饼、粽子、茶叶、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重点商品,依法严格查处生产、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违法行为,尤其要查处链条性、隐蔽性案件。对酒店、饭店等提供高端化定制化礼品中的过度包装行为,以及假借文创名义的商品过度包装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压实电商平台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其加强平台内经营者主体资质和商品信息审核并积极配合监管执法。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建立健全对电商渠道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常态化监管执法机制,依法查处线上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违法行为。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从严查处。加强对企业公开其执行包装有关标准情况的执法检查。适时向社会曝光反面案例。(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及时对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进展滞后的地区予以督促整改,对落实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及时组织开展商品过度包装治理进展情况社会满意度调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对寄递企业进行过度包装执法检查,组织快递过度包装专项抽查,强化快递包装质量监督。(国家邮政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八)健全法律法规。研究推动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效衔接,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研究修订《快递暂行条例》,细化限制快递过度包装管理和处罚要求。(国家邮政局、司法部按职责分工负责)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修订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地方法规。(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九)完善标准体系。制定食用农产品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明确水果等食用农产品过度包装判定依据。(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适时修订食品和化妆品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进一步细化有关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限制快递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修订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标准,提出更适用的要求。针对玩具及婴童用品、电子产品等领域,制定推行简约包装和限制过度包装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明确判定过度包装的依据,引导包装减量化。(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制定电子商务物流绿色包装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行业标准。(商务部负责)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面向产业集聚区开展包装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试点,动态反馈和评估实施效果,不断强化标准实施。(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十)强化政策支持。将商品过度包装、快递过度包装执法检查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执法检查工作有序开展。(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可循环快递包装配送体系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建设等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进一步细化商品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研究明确强制采购要求,发挥政府采购引导作用。(财政部负责)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部署开展快递包装绿色设计、低能耗智能物流配送等方面技术研发。(科技部负责)(十一)加强行业自律。督促指导食品和化妆品生产领域主要行业协会定期向社会发布杜绝商品过度包装报告,公布行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推广简约包装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负责)加强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法律法规标准宣贯培训,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纳入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引导重点生产和销售企业带头推广简约包装,积极向社会公布商品包装情况。(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五、强化组织实施(十二)加强部门协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指导、支持和督促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衔接,及时沟通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重大情况及时按程序向国务院请示报告。(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落实地方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商品过度包装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严格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将治理商品过度包装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针对性配套措施。(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十四)加强宣传教育。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积极开展限制过度包装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标准和政策,加强正面宣传,积极报道典型做法、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加强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曝光。鼓励消费者绿色消费,购买简约包装商品。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自觉抵制过度包装商品。(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9月1日(此件公开发布)来源:物流时代周刊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 义乌!火爆!出口额猛增88.5%!全球80%圣诞用品,产自这里!发布时间:2022-09-08

    每年的7月到9月都是圣诞用品的出口旺季,而全球圣诞用品中,约有80%产自浙江义乌。8月初,由于疫情,义乌不少圣诞用品工厂生产都受到了影响。从8月中旬疫情平稳以来,工厂开足马力赶制积压的订单。浙江义乌:圣诞用品出口订单积压工厂按下“加速键”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印度商人哈森这几天一直在忙着跑市场、找货。目前,他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之前的圣诞订单还能不能在9月出货。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朱智慧告诉记者,八月中旬以来,除了接待像哈森这样的贸易商,她每天还要接很多催单电话。为了保障出货时间,朱智慧决定暂停接新订单,以保障之前的订单能够顺利出货。经营户忙着排订单,工厂更是加班加点赶进度。在义乌一家工厂,100多个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圣诞球。记者了解到,这是这家工厂6月份接到的订单,数量是2000万个,要在8月底出货运到美国。浙江某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彩绘部主管 刘传华:前段时间生产材料供应受到影响,所以现在工人都在加班加点生产,业务员会跟客户慢慢沟通的。浙江义乌:出货速度拉满,圣诞用品及时运往全球 目前,浙江义乌专门经营圣诞用品的商户有600多家。除了生产环节的发力,要想赶上今年圣诞用品出口和销售的旺季,物流环节的提速,也至关重要。在一家圣诞用品生产工厂的仓库里,52个集装箱的货物将要被发往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工厂负责人介绍,这段时间为了生产和出货两手抓,工厂加派了50多人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出货。浙江某工艺制品公司负责人 任子玉:基本上90%的订单会如期交货,预计一周左右,我们要把货全部发运出去。目前,义乌港内的178家仓库企业也已经全面复工。为了追赶出货进度,不少物流企业也在加派人手、加班加点。一家物流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他的仓库目前滞留了近4000平方米的货物,其中30%是圣诞用品。仓库把下班时间从下午5点延长至晚上10点,为的就是让这些圣诞用品能够追上开往世界各地的船期。浙江义乌:加速产品迭代提高性价比,圣诞用品行业稳订单近两年来,由于海外疫情,义乌圣诞用品行业也曾多次面临订单减少的情况。面对不确定因素,行业内不少商家已经开始加速产品的迭代来稳住订单。记者走访义乌国际商贸城时了解到,近两年由于海外疫情,义乌的圣诞用品订单也受到一定冲击。今年,各家商户为了稳定订单和客户,一方面,加速产品的迭代,不断增加品类;另一方面,提高商品的性价比。在今年的货品里,既有5元100顶的圣诞帽、几毛钱一个的圣诞彩球,也有几百元、上千元的电动圣诞老人。作为“世界圣诞用品基地”,目前,义乌每年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万多种圣诞用品。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义乌圣诞用品出口额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88.5%;其中,7月份出口额8.5亿元,同比增长85.6%,环比增长75.8%。综合来源:央视新闻、央视财经、深圳外贸圈、公开信息、网络等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 商务部:尽快出台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的政策发布时间:2022-09-07

    9月5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并答记者问。 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介绍,今年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外贸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今年1-7月,进出口总额达到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但外贸依然面临外需扩张放缓、企业接单难度较大等不利因素。为此,在本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接续政策措施中,提出了进一步稳定外贸发展的新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目前,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仍处在创新发展的窗口期。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的政策,支持物流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和大型跨境电商卖家等专业化主体建设海外仓。同时,尽快增设新一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第二,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1-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超过90%,成为外贸一大亮点。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建设海外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中资银行境外机构提供境外消费金融产品。研究拓宽出口运输渠道,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新能源汽车。 第三,畅通外贸企业抓订单渠道。将会同相关部门为外贸企业人员出境开展商务活动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进一步发挥境外自办展会作用,鼓励贸促机构、会展企业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方式举办境外自办展会,推动提升办展规模。鼓励各地方结合实际出台务实举措,积极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参展。 第四,增强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因素增多。将会同人民银行、外汇局等部门,持续引导外贸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优化产品,为更多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细化落实举措,指导各地方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针对性支持举措并做好实施工作,确保外贸企业尽快享受政策红利。来源:央视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 预计将超15万亿!2022上半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超7万亿发布时间:2022-09-07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贸易机制的逐步完善、国际物流网络的持续疏通,跨境电商渠道加快拓宽,我国跨境电商规模增长迅猛。近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7.1万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15.7万亿元。报告显示,2017-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分别为8.06万亿元、9万亿元、10.5万亿元、12.5万亿元、14.2万亿元。上半年跨境电商仍保持稳健增长。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的35.85%。2017-2021年跨境电商行业渗透率分别为29%、29.5%、33.29%、38.86%、36.32%。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表示,跨境电商行业渗透率与行业的发展及传统外贸增长有关,总体来说渗透率在稳步提升。目前独立站等模式的出现,给跨境电商企业更多的渠道选择,也将带动行业规模的发展。在进出口结构方面,2022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占比达到77.47%,进口比例22.53%。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总体相对稳定,但随着进口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占比也将不断提升。在跨境电商模式结构方面,2022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中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76%,跨境电商B2C交易占比24%。近年来,跨境电商零售模式发展迅猛,政策助力等也带来了其在跨境电商模式占比的提升。来源:外跨境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义乌电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删除此文章
    查看详细
客服电话:
0579-85891888 010-67801814
传真:
0579-85297855
邮箱:
web@ecfair.cn
版权所有: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
备案号:
浙ICP备15030753号
技术支持:
创源网络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341号
公司:
义乌市网博会展有限公司
地址:
义乌市工人北路689号外贸商务大厦6楼
在线咨询 展会咨询QQ
604026680
参观咨询QQ
2422768246
官方微信
采购商微信预登记